top of page

「雙連大溝」城市水道再發現

已更新:2022年4月9日

被遺忘的歷史重建記憶的綠洲「雙連大溝」打勾勾 重建歷史脈絡也凝聚了社區


總說都市人草根性不足,其實城市也帶有「遺忘」性質。都市大量的建設不只迅速破壞原始生態,地方上的歷史脈絡也因此遭衍替而消失,在鄉村可長存百年的小溪流,在都市裡能快速消失,甚至消失於記憶之中。都市的河川不僅常受汙染,人們甚至會忘掉它的名字。近幾十年來,歐美國家開始推動「城市水道再發現」運動,而水道的再發現,有時就如同《神隱少女》裡的千尋重拾小白龍的名字般,那樣浪漫。

若說城市的快速變化像流沙般容易掩埋記憶,那所謂城市的綠洲則是對過往記憶的再發現,有如堀井得泉,「身土連結」所產生的確信感在社區洋溢開來。2019年,雙連捷運站附近無意間挖出一道寬約1.8公尺的水溝,重見天光的溝渠裡鑽出許多鱔魚以及一隻烏龜,這發現引起一陣騷動,當地耆老依稀記得這水溝有百年歷史,從那個確信的當下,社區發生了一連串的改變。

重見天日的溝圳建立了與土地的連繫感

這條被再發現的溝圳目前大家慣稱「大溝」,經民間研究者黃湯姆比對戰時美軍航拍、瑠公水利組合區域圖、日治測量原圖等地圖,並訪問在地人士之後,判斷應該是日據時期興建的排水渠道。


侯力今老師說,雖然從事與社造相關的工作,有時也不知道社區地底有什麼,或社區十年前是何樣貌。大溝遺跡被發現時,陸續有專家協助社區連結過去的故事與畫面、建構出完整的故事,這讓侯老師有種突然醒過來的感覺,瞬時覺得與生長地產生了連繫感。


另外,當大溝做了一些綠化之後,侯老師發現行人佇足時間變長了,有些人還會分享以前的故事,如此慢慢累積之後,讓大家覺得「這件事」越來越重要,並漸漸參透其重要性為何,想要好好述說當地的故事。


水道為地方灌注大自然的生趣與神秘

都市不是沒有河流,但市井巷弄間的水生生物通常是難得一見,以至於一條廢棄的水道裡發現魚群,就足以讓都市人嘖嘖稱奇,有一種穿越結界、進入異境的玄秘感。侯老師表示,當大家發現大溝裡有鱔魚等都市人很少見的生物,不免感到訝異!後面又出現許多小魚,更覺得奇妙無比,也才感悟到,那股想要親近自然的感覺,會被生物慢慢地引逗出來。


「他就是很自然、帶點野性,不太確定裡面會冒出什麼東西... 很有趣味性。」侯力今老師如此描述,「野性、神秘、生趣」似乎正是生命力具體的展現;揣想,若大自然被擬想為神,其神格應該也大致如此,如此之感覺。


每個小街區都有各自的歷史脈絡 值得被尊重

如上所述,城市的快速發展像流沙般容易破壞歷史脈絡。當初羅孝英里長發現大溝遺跡時緊急辦理會勘、避免破壞溝圳,但施工單位仍展開水泥灌漿,造成毁壞原貌的遺憾。有工程管理專業的施建邦先生有所感觸,關於台灣文資法的保護是,在工程中疑似挖到古蹟時必須立即停工,而歐美有更前瞻的做法,如果某區域可能有遺址,任何工程都要先派遣考古專家來調查,預測工程中可能會挖到什麼,進一步降低毁壞古蹟的風險;實際上,台北很多地方都是潛在遺址範圍。


灌漿對大溝原貌的破壞屬極小範圍的破壞,其實不久前雙連旁的菜市場以及公園差點被市府當局「淘汰」掉,造成嚴重的歷史脈絡的截斷。侯老師指出,市府想在雙連複製心中山的公園,卻未顧慮到會破壞大量草地、使地面氣溫升高,更未考慮雙連與中山的氛圍大不相同,冒然複製商業氣息重的中山站景貌,會嚴重破壞歷史脈絡,更會使社區的需求產生斷鏈。


可蝸居在舒適圈是值得被重視的心靈綠洲

施建邦表示,長安西路到南京西路、南京西路到民生西路只有短短的500~700公尺,但每一個街區或使用需求,都跟過往2、30年前的生活脈絡產生明顯不同,所以不應該看到心中山好,就想直接複製過去,雙連有自己的脈絡,應該好好調查他,給他應該有的尊重。


現在大家好不容易找到了被遺忘的水道,雙連有了一個重要基地,再現曾經存在的歷史脈絡,也漸漸建立社區的地方感,身在最熟悉的雙連綠地與露天市集,整體而言對當地人來說是

十分習慣的舒適圈。身在最熟悉的社區,可蝸居其中這樣的舒適感,是個重要卻常被都市人忽略的好處。




 
17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