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生態寶地的存續議題:岩山里山腳農園的前世今生

已更新:2022年4月20日

陽明山活水賜與湧泉、濕地等生態熱點,社區如何維護與利用?


山不只有森林可供人們遊憩,還帶來乾淨的水資源,這是常為人忽略的。都市的水源,除了處理過的自來水,大多讓人不敢恭維,哪怕是淡水河、大漢溪等大量體的河川,也已嚴重汙染;而山丘的地下水向下滲流,提供源源不絕的活水,給附近水生環境清出生機盎然的生態綠洲。


岩山里位於陽明山南邊山麓,受到山區地下水的沾溉,豐沛的地下水源形成多個湧泉以及沼澤,不僅是生態寶地,至今許多長者仍保留在湧泉處洗衣、洗菜的舊時習慣,成為岩山里的特殊景象。但說到沼澤,它就沒那麼受歡迎了,人們寧可將它填平、改成好利用的堅實地面。在都市擴張的過程中難免造成生態破壞,如何在保持生態與開發建設兩者之間取得平衡,是城市綠洲的一大課題。



靠山的好處!水溝有河蚌、鱔魚 山麓湧泉成為天然洗衣間


過往路邊水溝都能撈魚、捉蝦、在泥底找螺類生物,但隨著城市不斷開發,都市的水溝大多水質惡化,罕有生機。岩山里內緊靠陽明山的芝玉路,路旁的水溝得天獨厚,有陽明山地下水的持續淨化,成為台北市中心難得一見、能撈到大蚌的水溝。不只如此,大肚魚、小蝦、鱔魚,甚至鱉,都有住民目擊,可說是現成的生態池。這些水溝生物對當地人來說可能稀鬆平常,但對於其他的都市人來說,可在水溝見證生命,印證對過往鄉野的想像,卻是奇妙無比的經驗;假日常有家長帶小孩來芝玉路看水生生物,進行生態教育。


陽明山另一個賜予岩山里的禮物是湧泉。在上面提及的沼澤附近就有一處幽靜的湧泉,在自來水還未普及的年代,湧泉就是當地人洗菜、洗衣服的好所在,即便到現在,仍有不少長輩會在湧泉裡洗菜、洗衣,是岩山里極具特色的地方歷史遺留。有時在湧泉洗衣/洗菜的長者會願意跟路過者分享自身故事,或介紹湧泉的特色,也是重要的口述歷史。





濕地生機盎然 卻未必受歡迎


地底冒出的水泉有時會造成大片沼澤,雖然現在環保意識抬頭,大家知道濕地對於生態的重要性,許多人仍傾向將沼澤填平為好利用的堅實地面。


芝玉路旁曾經有一片大沼澤,自小在岩山里一帶長大的鄭小塔里長回憶,那片沼澤的爛泥可深及膝蓋,泥巴上面再覆著一汪池水。大約5年前,有位地主將那片沼澤買下來,想闢為停車場,卻是用建築廢土來填平沼澤,所幸被人告發、工程被勒令停止;後來接手的地主一度也與廠商簽約建停車場,社區居民怕水泥傾倒下去,沼澤就宣告死亡了!於是大家串連起來,由小塔里長居中與新地主溝通,幸好新地主本來也打算用濕地來種菜,也就順勢將土地租給想種花蒔草的里民,大家一起來開闢農園。






將沼澤闢為生態友善的農園 延伸生物棲息地


沼澤雖然不好開發利用,卻有許多潛在的優點。小塔里長表示,其實那片沼澤在豪大雨時可承接山坡地逕流,有防洪的功能;另一方面,也可維持生態的連貫性,它是陽明山山麓自然環境的延伸,與保有原始林的芝山公園也相隔不遠,如果將它填平做為停車場,十分可惜!水泥舖面將扼殺所有的生機;在那片農園偶爾會瞥見翠鳥,翠鳥會在河岸或池塘土岸啄洞為巢,若水泥取代了泥土,翠鳥就無處安家了。


為了經營農園,小塔里長除了不時請吳俊安(飛魚)老師等園藝老手來教大家生態友善的農法,也延請陳一銘老師等專家來傳授維護生態的觀念,例如清除小花蔓澤蘭、人厭槐葉蘋等外來入侵種。雖然無法將該片沼澤恢復舊觀,而是改為農園,但希望這片農園能盡量發揮友善生態的功能,提供附近生物棲息地,同時做為讓社區住民認識生態的戶外教室。


我們都知道要在開發與維護生態之間取得平衡,但平衡可能需要很多妥協;將「無用的」雜木林、沼澤、草地變為可盈利的水泥地、房屋是持續發生的過程,如何與盈利者溝通、取得大家能大致接受的結果,是個困難的過程,甚至需要一些運氣,這呈現城市綠洲的脆弱,同時突顯長期維持生態的可貴。


25 次查看0 則留言

相關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aires


bottom of page